新聞詳情
在鋼鐵的灼熱軋輥旁、化工的反應釜側、電廠的汽輪機后,流動的冷卻水正默默地帶走大量熱能。這些在工業生產中扮演 “降溫衛士” 的冷卻水系統,每年將數以千萬噸標準煤計的能量排入環境 —— 高溫熱泵技術的出現,讓這些曾被視作負擔的 “廢熱”,搖身變為炙手可熱的能源寶藏。
從廢棄到利用的能量躍升
高溫熱泵的核心魔力,在于其 “能量品位提升” 的特有能力。當工業冷卻水帶著 50-60℃的余熱循環時,傳統工藝只能任其散熱降溫;而熱泵系統通過特制壓縮機與工質循環,能將這些中低溫熱能 “泵” 至 80℃以上的高品位區間,實現從 “廢熱” 到 “可用能源” 的質的飛躍。
以某大型鋼鐵企業為例,其軋鋼生產線每天產生大量高溫冷卻水,水溫達50 - 60℃,過去這些冷卻水直接冷卻后循環使用,蘊含的熱能白白散失。引入高溫熱泵余熱回收系統后,系統將冷卻水作為低溫熱源,通過壓縮機提升熱能品位,將回收的余熱用于加熱車間供暖用水及生活熱水。
改造后,該系統將原本廢棄的余熱轉化為80℃以上的高品位熱能,每天可制取熱水超500噸,滿足全廠冬季供暖及職工生活熱水需求。據統計,每年可減少燃煤消耗,節省能源成本元,同時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,既大幅削減了企業用能成本,又顯著減少了污染物排放。
另一食品加工企業的實踐同樣亮眼。其生產車間制冷設備產生的冷卻水溫度約35 - 40℃,通過高溫熱泵系統回收余熱后,產出的60 - 70℃熱水可直接用于原料清洗、車間消毒等環節。系統自動化調節功能,確保了供熱溫度穩定,生產流程更加順暢,生產效率提升約15%,同時節省天然氣費用,實現了能源循環利用與經濟效益的雙贏。
綠色轉型的關鍵推手
在 “雙碳” 目標指引下,高溫熱泵技術正成為工業領域節能降碳的核心抓手。據中國節能協會數據,我國工業冷卻水余熱資源超過 5 億噸標準煤,若能回收 30%,即可減少 10 億噸二氧化碳排放。這種 “從生產中來,到生產中去” 的能源循環模式,不僅是節能技術的突破,更是工業綠色轉型的關鍵。通過挖掘工業生產中的“隱形能源”,企業既能降低運營成本、增強競爭力,又能響應“雙碳”號召,為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。未來,這項技術必將在更多工業場景中釋放潛能,成為推動能源革命的重要力量。